微报桂林
— 不只把报纸装进手机 —
桂林日报社官方微信平台
南宁是首府,柳州有工业,桂林呢?
桂林有文化。
桂林的hth华体会官网文化在哪里?
天赐的桂林山水不是文化,
居住在山水中,
流连在山水间的桂林人,
他们创造了桂林的文化。
……
“微报桂林”开通【桂林有文化】系列栏目
与你一起寻找桂林的“散珠碎玉”
寻找历史文化中,桂林人祖先的故事
在桂林的山水之间,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,所谓看“看山如观画,游山如读史”。可这山崖中的史迹,是隐是显,可否“阅读”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众多古迹都有一个重新发现、认识和价值发掘的过程。桂林史上最著名的案例,是桂林西山摩崖佛像的胜迹重光。
▲网络配图
西山一带,历来山水幽胜,与城市欲离欲合,是佛教信徒们修行参禅的适意之地,也是桂林早期的佛教重心所在。
始建于隋朝的西庆林寺是桂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,名列南方五大禅林。唐代莫休符的《桂林风土记》有记施利瑞特主放胜强手,夺胜迹:“寺在府之西郊三里,甫近隐山,旧号西庆林寺,武宗废毁,宣宗再崇。峰峦牙张,云木交映。为一府胜游之所。寺有古像,征于碑碣,盖卢舍那佛 之所报身也。……至今尊卑归敬,遐迩钦崇。”
▲网络配图
它的寺院群占据了观音峰、千山、龙头石林及照面山等山峰山坳,山崖间遍布摩崖造像。唐会昌五年(845),武宗诏令灭佛毁寺,一代名寺,惨遭损害,僧尼尽散,佛像被毁。唐宣宗(847-850)时再建,宋代曾重修。其后,几经劫火,加上桂林佛教的重心东移至叠彩山麓圣寿寺及七星山麓的栖霞寺,西庆林寺才慢慢衰落,至元末寺宇被毁,摩崖造像渐至被荒草淹没,鲜为人知。
▲网络配图
抗战时期,居于桂林、雅好文史、曾在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、中央银行任职的陈志良先生,对广西的文物古迹、民风民俗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,写下了《广西特种部族舞蹈与音乐》《桂林西山考古记》《桂林开元寺考》等一系列文章。
其中,发表在《建设研究》杂志第3卷第1期的《广西古代文化遗址之探考》,记录了其对西山摩崖造像进行考察的情况,首次论述了桂林的佛教艺术造像。陈志良的发现和研究,引起学界的关注,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,就是其中之一。
▲1940年9月至11月,罗香林教授考察西山唐代摩崖石像时在著名的李实造像旁留影。
罗香林在战火纷飞、学校辗转迁徙、个人往来奔波于途之际,来到桂林,考察桂林的文化古迹,以一个文化学者的眼光,发现了这些摩崖佛像的研究价值。他在日记中,详尽地记录了与当时居住在桂林的文化学者陈志良、林半觉以及名僧巨赞法师等交往、考察桂林摩崖造像和石刻画像的情况。他的研究专著《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》,1958年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协助出版,在香港发行。
▲罗香林专著《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》封面。
罗香林在专著开篇即说到:“中国中古时代所遗留之艺术,每有一种形制钜丽,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具有伟大引力,而足令人起无限之感发者,其为佛教之摩崖造像乎。”
罗教授认为,桂林西山一带的唐代佛教造像,足以与云岗石窟、天龙山石窟、龙门石窟、响堂山石窟和莫高窟媲美。只是桂林地处边隅,西山一带佛教寺宇又历经劫难,古迹久已湮没,不为世人所知,更不为艺术史研究者所提及。
▲网络配图
在对西山一带佛像的发型、鼻、手、胸和坐姿等深入研究后,罗香林指出,它们与与印尼爪哇地区的佛像相比较完全相像,而与云冈石窟及龙门石窟的佛像相比明显不同。
这说明当时桂林的佛教不属于北方佛教系统,这证实了佛教的国际交往确实存在着二条南方路线,而桂林曾是这条南方传播途径中岭南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,因而西庆林寺及西山摩崖造像是研究施利瑞特主放胜强手,夺胜迹我国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史重要的遗址和例证。
▲网络配图
怎么看我们的往期文章?
方法一:
方法二:
①关注“微报桂林”;②点击咱们公众号下方菜单栏的【桂林文化】;③即可分类查看历史文章。如下图:
桂林日报社资料库
作者:凌世君
图源网络
微信制作:曹哲
写评论,有奖金!
戳右下角【写留言】,即可参加我们的”热评汇“评论有奖活动噢!每周精彩评论5元/条(每周10条),月度精彩评论20元/条(每月5条)!详情:最新规则
微报桂林
《桂林日报》《桂林晚报》微信公众号
掌握桂林最优秀新闻采编团队核心内容
汇聚桂林最具消费能力的用户群
关注桂林 分享生活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